同齡、同月猝逝的俠醫林杰樑和棒球魔術師徐生明,是民眾票選的去年十大人物。我們不捨逝者,更敬佩遺族,他倆的另一半都為他們選擇有尊嚴的善終,讓他們的生命不足夠長、卻十足圓滿。 

林杰樑的太太譚敦慈及徐生明的太太謝榮瑤更投身安寧志工,宣導推廣預立醫主的觀念。同樣溫柔而堅毅,同樣美麗而執著,在基金會安排下,對臨終醫療、悲傷處理及對孩子的生命教育,進行了一場淚水與智慧交雜的對談。 

A:兩位經歷很多雷同,又在安寧的公益領域交會,有沒有什麼話想對彼此說?

謝(謝榮瑤,以下簡稱「謝」):過去我和生明去行天宮拜拜,常碰到林醫師和林太太,因為在電視上常看到林醫師,彷彿覺得很熟悉,都會向他們點頭示意。林醫師告別式那天,我和生明手牽手在家裡看電視轉播,不敢置信地說:「怎麼會這樣?」沒想到…(註:林醫師告別式隔天,徐生明總教練因心因性休克猝逝。) 

譚(譚敦慈,以下簡稱「譚」):確實,過去我和林醫師會去行天宮拜拜,但那時不認識徐總和徐太太,沒想到人生有那麼多交集。 

A:兩位都和另一半感情甚篤,這段時間,最難熬的地方是…?

譚:有一塊失去的東西可能是永遠沒辦法平復的。有時,我的小兒子會忽然緊緊抱住我,對我說:「媽媽,妳會不會也不見了?」學醫的大兒子則跟我說:「很多喪偶的人,兩年內也跟著另一半走了,妳千萬不能這樣,這樣弟弟太可憐了。」孩子心裡的缺口,最讓我不忍。 

謝:我至今沒把被單換掉,生明之前最愛用的亞曼尼香水還充滿我的房間,已經是國小老師的女兒現在每天都要跟我一起睡,因為她想聞「爸爸的味道」。生明是在女兒的身旁倒下的,也成為她心裡的陰影,會忽然對我說:「媽媽,妳不能在我面前倒下。」我自己都沒有辦抽離,怎能要求孩子呢?

A:另一半都是驟逝,面對死亡幾無防備,如何能果決選擇放棄無效醫療?

謝:生明送到台北巿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時已無呼吸心跳,一開始我沒辦法接受,在他耳邊說:「你父母年紀大、兒子還在美國,我拜託你醒過來!」我見他半闔眼、流著淚。 

事發的兩周前,我們一起參加安寧照顧基金會的記者會,簽立了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我再說:「如果你想照你的意思(放棄急救),給我一個sign(暗號),不要那麼殘忍,讓我太難抉擇。」原本已成一條線的心電圖,突然就起伏了一下,我確認,那是他回應我的心意。之後醫師問我:「要不要裝葉克膜?」我回問:「有機會嗎?」醫師搖搖頭,我就決定,放手了,「如果讓生明變成植物人,他會恨我一輩子。」 

譚:我的大兒子和他父親的個性很像,是永不放棄的人,為了顧慮孩子的心情,我第一時間還是要全力搶救。但我是護理師,林醫師在長庚每一個急救過程我都參與了,裝上葉克膜後,他全身水腫,一度鼻子、眼睛都出血,我心裡十分難受,對著他說:「對不起,讓你受罪了。」 

隔天,我要求醫院幫林醫師脫水,然後血壓、心跳慢慢下降。所以《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後來增加了拔管條款,真的對家屬很重要,因為第一時間的急救往往有複雜的考量,有這個退場機制,幫助家屬能依狀況做不同的決定。 

A:最後讓逝者維持「漂亮」而完整的遺容,對妳們是很重要的撫慰嗎?

譚:面容安詳是家屬最大的安慰,最後,小兒子看見父親又回復他原本清瘦的容貌,才說:「這是爸爸,他睡著了。」面容沒有變形、身體沒有受苦,對我們真的很重要。 

謝:我兒子在美國唸書,趕回來後已是生明往生一周了,和禮儀公司的人員一起替生明洗大體時,兒子激動地大哭,我一旁安慰他:「不要哭,不要讓爸爸覺得對不起我們。」 

但因為生明的面容維持得和生前一樣,之後兒子再看爸爸,回復平靜地說:「爸爸很帥!」許多生明的球員和朋友來瞻仰他的遺容後,他對我說:「老師很安詳。」雖然還是很難過,至少有點安慰。

A:另一半在世時,妳們曾與他們談過死亡的態度嗎?

謝:生明在2004年擔任奧運棒球隊總教練,出國前半年就知道腎臟指數飆高,但距大賽開打時間太短,沒有人敢接下總教練的工作。出發前,他就寫好了遺書: 

1.孩子還小,妳們要好好健健康康生活,我的父母就拜託妳照顧了。
2.如果妳有第二春,不要擔誤了自己的幸福。
3.把我放在一個方便孩子們來探望我的地方就好。 

當時醫師問他:「徐總,你認為自己的命,有必要為國家拚成這樣嗎?」那時生明回答:「我不想愧對自己的良心。」 

我很了解生明,他不會因為我反對、他就不會去做,與其為難他,不如支持他。當年他從雅典奧運回來,從機場直接送到醫院,我們形同已經「預演」過一次死別。 

譚:我和林醫師相識在林口長庚急診室,雖然生前時,我們來不及討論兩人如何處理生後事,但曾有一次,林醫師輪值急診時,急救一名十幾歲的重度肌肉萎縮的孩子,因呼吸道梗塞已到院前死亡(DOA),當時的醫療環境和法規,送醫就是要全力搶救,最後救回來,孩子幾近植物人,他暼見家屬不見欣喜、反而閃過一抹的懊悔,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我知道,他對於急救心裡有一個界線,若造成家人的負擔,他一定不會願意。 

A:替先生做了不做無效醫療的決定後,家屬或孩子的態度為何?

謝:我的家人原本也是不談生死的,但不做準備,屆時會慌掉。我的父親曾洗腎、中風,我見母親照顧他很辛苦,說服父親去住安養院,開始時父親很排斥、擔心被「遺棄」,但我和他約法三章:「每天去看你三次。」我真的沒有食言,連颱風天都一日去看三回。最後父親過世時,也沒有做侵入性急救,走時很安詳。 

生明替安寧代言時,我和媽媽說,我和生明都簽了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我媽說:「也拿來給我簽吧。」我娘家的人全部都跟著簽了。我的兒子、女兒,也明白我的心意,女兒更支持我繼續她爸爸生前所有的公益代言和志工工作。「夫妻是同一腳步走的,身前是這樣、之後也是一樣。」 

譚:林醫師家裡五代中醫,是個很開明的家庭。我嫁給林醫師時,他已經洗腎五年,婆婆很感謝我,也總是稱讚我:「把杰樑照顧得很好。」所以對我做的一切都很支持。我的兩個兒子最後也明白,我們已盡了一切力量要救爸爸,所以都能接受。 

我自己的弟弟罹患血癌過逝,那時我們盡一切力量救他,我曾經捐周邊血骨髓給他,最後仍是不治。當時就讓我思考,生命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手。

A:兩位現積極投身安寧志工,這樣的工作對你們意義?

謝:在生明第一次住院洗腎時,我曾在醫院咖啡廳遇見一名年輕男子在寫遺囑,我吃驚說:「你那麼年輕,怎麼會..?」那人說:「年輕沒有用,人生已到盡頭。」原來他已癌症末期,他說:「人生沒什麼好計較,做化療只是為了讓爸媽安心。」這是第一次讓我有了不同的思索:「人生有些堅持是應該的?有些卻是不一定要做的。」 

去年8月6日我和生明參加完安寧記者會後,一同到台中度結婚周年,在高鐵上,他問我:「我簽了放棄急救,妳也會簽嗎?」我說:「當然。」他還對我說:「我不想躺在床上,如果到時候沒辦法做決定,妳要幫我做。」我說:「你簽了,就自己做決定了。」我現在就是用這樣的心情勸身邊的人,有些決定還是要早點做。 

譚:我覺得推動這件事非常重要,我把意願書拿到洗腎室給腎友家屬,大家都很認同,應該在疾病初期時就做好這些決定,到要決定那天,才不會措手不及。 

A:兩位現在都接續另一半的志業,也算一種哀傷療癒嗎?

謝:我雖然嫁給棒球員,但一直都不是球迷,也很少進球場。現在我幫生明完成他的心願,參與徐生明盃少棒賽和棒球文物紀念館籌設,「生明這一生,論生命長短,真的太短暫,若論圓滿,真的很完整而圓滿,替他做這些事,對我而言,也才有走下去的目標。」 

譚:我原本就和林醫師一起做食安和毒物的研究,他離開後,我也曾感覺茫然,因為在網路上看到網友緬懷他的影片,提到「台灣有你真好!」讓我覺得要讓他的生命延續下去,已籌設「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看起來是完成他的使命,事實上是我對自己的療傷。

本文獲安寧基金會授權刊登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8699&p=1

文章標籤

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死自在 - 原文

 

臨終親人該不該插鼻胃管的再省思(一)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自從〈媽媽最後的生命示現—我的永續生死學功課〉系列文章刊出後,引起不小的迴響,有讀者寫e-mail透過編輯來信函提出一些問題,也有在我公開演講、上課或聚會的場合遇到讀者、學員當面提問討論,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臨終的親人該不該插鼻胃管?」這是關乎親人能否善終與如願往生的關鍵問題,值得再進一步深入地討論。

當初我決定不讓媽媽插鼻胃管,而以點滴輸液提供必要的養分,只有我們兄弟有共識,還有我的學生楊春茶(退休的藥劑師)極力支持,幾乎其他的人都有疑慮和意見,特別是醫護人員,除了耕莘和台大安寧病房的醫生、護理師之外,還有南華生死學研究所畢業的幾位護理背景的學生,以及佛光會的師兄、師姐。他們來醫院看過開媽媽之後,都會有一種錯覺,懷疑開媽媽會不會就慢慢好了起來?也因此對於我不讓媽媽插鼻胃管的堅持,內心都在嘀咕,只是不敢當著我的面講出來。其實我很清楚他們心中的疑慮,就是擔心我會把媽媽活活「餓死」。

有位南華校友特別在去年十月寫e-mail給我,表達她的關懷和疑慮,我非常感謝她,她在信中所提出的一些觀點,對於討論問題很有助益,因此特別將信函內容轉錄於下。

開師父:

周日在台大醫院見到您,從沒見過您如此得憔悴和疲累,真是辛苦您了。當天本就想寫這封信的,思考了兩天,還是決定與您分享自己經歷過的經驗,提供您多一些思考的面向。

三年前,我的母親因失智混亂,嚴重影響生活,不知進食、每天昏睡,身體虛弱我十分擔心,正好在耕莘醫院有場「非癌症八大疾病安寧療護」的研討會,我參加研習後與醫師商討母親是否可參與此計畫,次日安排母親就診,診治後醫師對著我說:「你的母親失智狀況會愈來愈差且照顧會愈來愈辛苦,身體功能會不斷的退化和失能,但卻不到生命垂危,需要在目前選擇安寧療護,你應該思考一下,妳是『想要』母親安寧療護,還是母親『需要』安寧療護?」這句話點醒了我,讓我有了更多的覺察和反省。

原來我只擔心母親會受到折磨,怕她辛苦,卻忽略了母親的現狀,不是母親病況的需要,而只是我的想要。

自以為是臨床護理出身又學過生死學,對這些都夠理解,能夠坦然面對,能夠割捨,卻忽略了生命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母親走向生命盡頭前的這些過程,需要我們協助照顧和陪伴,才是我的生命功課。

有這樣的領悟後,開始朝向一切以母親的需要為主,而不是方便我們的照顧。今年母親九十一歲了仍是中重度失智,行動靠輪椅,照顧靠看護,身體功能退化也依然可以生活。

今天中午,我又去了台大醫院探望伯母,這兩天病況又有些進步,表達得更清楚,除了右側側癱和無法言語外,生命徵象都穩定,這樣的狀況以我的理解,應該屬於心血管科或是神經內科的病人,而不是安寧療護的病人,可能更能貼近伯母目前病況的需要。目前伯母的生命狀況,不也是另一種生命意義的展現嗎?更是你們家人新的生命課題,不是嗎?

開師父,恕我以上的直言,因為與您不止是師生更是好友,當然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失禮之處請多多包涵!

祝福您 平安健康

信中所提到的「你應該思考一下,你是『想要』母親安寧療護,還是母親『需要』安寧療護?」我完全同意。其實我們的關懷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媽媽好,但是認知有相當大的差距。

我在南華和佛光大學教授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課程時,不斷對學生強調,我們面對宇宙人生時,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問題」和「問題的表面」,而是要洞察「問題背後的問題」(the question behind question)。

我很坦白地說,醫護人員及團隊只看到與關心「醫療」層面的問題,而我看到與關心的是「醫療」層面背後「靈性生命」層次的問題。

 

(二)

我從十年前就開始關注媽媽的老化情況,俗話說「母子連心」,我怎麼會不知道媽媽的需要?我會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清楚地說明。

《大學》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在此,我必須先點出「醫療抉擇問題」背後的「根本問題」——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觀」與「生死觀」,而這個「核心思維」的建構與否?以及立基於此的「生死信念」之有無?才是所有醫療抉擇「思維」與「行為」背後的「根本問題」之所在。

如果這個根本問題不先解決,那麼當我們不得不面臨親人「生死大事」的「關鍵時刻」,所有的「醫療抉擇」往往都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與「作繭自縛」的困境。

我曾經在本專欄〈從數學與物理概念談起〉一文中提到,在數學的領域,當一個算式或問題「看似」無解,往往並非是問題「本身」無解,而是所給予的「數系集合」或「定義域」太小了,以至於無解。如果擴大它的數系集合或定義域,即有可能迎刃而解。

同樣的道理,生命的方程式,如果放在「只有一生一世」的「封閉」思維架構中,只會讓我們「作繭自縛」,結局就是「此題無解」。但是如果放在「十方三世宇宙生命觀」的「開放」思維架構中,則不但有解,而且蘊含著無限的契機與希望。

其實,生命本來就是一種連續函數,「生」與「死」本來就是緊密相連的,是我們的錯誤認知與觀念,把它們割裂了,只要轉一個念頭,就可以把它們重新接上。

我們終究必須面臨的生離死別情境,如果以「三世生命觀」的時空架構與宏觀視野來看,就不再是天人永隔的無解難題,而是可以有「生生世世、感應道交」的精神共鳴,以及「天地何處不相逢」的因緣契機,可以轉化、超越心理上的徬徨無助與心靈上的悲傷哀痛,乃至超克面對死亡的無謂恐懼。

當我們不得不面對親人臨終的肉體生命極限時,加上醫療措施也已經到達科技的極限時,就不應該消耗親人的精神及體力去對抗病魔,或者無謂地拖延其病體的生命,而是應該幫助親人保留最後的精神及體力,讓親人好好地「活著」準備「往生」。這時家人最該做的事,就是排除所有不當的醫療干擾,全心全意地陪伴、照顧臨終親人,不管時間長短,積極地「醞釀」往生的契機,然後安然地「往生」到親人信仰上或者心目中的歸宿。

說到這裡,有個攸關生死大事的「核心概念」需要特別釐清,就是「往生」一詞。「往生」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往生」只不過是「死亡」一詞的「同義辭」或「委婉修辭」,亦即英文中的「euphemism」;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沒有實質意義的抽象名詞。

就我的理解,「往生」一詞不是一種避諱死亡禁忌的「euphemism」,而是具有實質意義的「動詞」,具體表述靈性生命超克肉體束縛,跨越死生之際的生命開展行動。

從理論的層面來說,「往生」是生命的一種轉換機制,也是三世生命的前後銜接歷程。我在五年前提出了「生命的永續經營觀」,是結合佛教的義理與現代的經營理念,其實從宗教的觀點來看,靈性的生命本來就是永續的,但是很弔詭的,我們對於生命的的經營沒有永續。

從實踐的層面來說,「往生」是一種「功夫」,必須透過修持以及善根因緣才能達成。我在二十年前就提出:「真正的往生」是需要精神與體力的,「真正的往生」是在一個人活著的時候就去了他的目的地,而非等到死掉以後才走的。

我為什麼要談論這些「生命觀」和「生死觀」的問題?因為我親身參與末期病人的臨終關懷與往生助念實務,前後已超過二十年的經驗,看過太多幸與不幸的實際案例,深深體會到,如果這些根本問題沒有釐清與解決,往往就會陷入現代醫療迷思的天羅地網而無力抗衡,或者是囿於家人曲解孝道的愚昧而無力反駁,平白錯失能夠幫助臨終親人往生的寶貴時機,甚至於讓親人受盡現代醫療的無情大刑伺候,最後「含恨而終、乘怨再來」。

 

(三)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至親長輩,在年享高壽之後,能夠為他自己的生命畫下圓滿的句點而善終,但是現代社會的主客觀環境,卻往往讓人不得善終,甚至於飽受折磨痛苦而終,這是非常弔詭而無奈的現狀。

有一次我和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陳榮基教授,談論臨終關懷的問題時,他引述台大醫院柯文哲醫師的話:在加護病房裡的末期病人,家裡愈是有錢、有權、有勢的,愈是不得好死。為什麼?因為愈是家大業大的臨終病人,家人愈不捨得讓他走,他會愈有可能受到現代先進醫療措施極致的照顧(說得更坦白一點,比較像是「大刑伺候」),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家屬一定會要求「急救加搶救」,一直救到救不了為止。

多年前,我曾邀請國內安寧療護的推手趙可式教授到南華大學演講,在演講當中,她說她曾經照顧過的一位絕症末期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病人身上一共插了三十七根管子。最後病人走了之後,為了清除這三十七根管子,也為了維護病人的死亡尊嚴,趙可式教授用愛心和耐心足足花了三個半小時,才把那三十七根管子清理乾淨。大家想想:這樣的過度醫療怎麼會有死亡的尊嚴與品質呢?哪裡談得上善終呢?

會發生在那位病人身上的類似案例,也極有可能會發生在我們的親人、甚至於我們自己的身上,大家可要有心理準備以及預防措施。

我在各地演講時,經常引述這個實例,然後問聽眾:「各位將來要走的時候,希望自己身上會插幾根管子啊?」所有人都異口同聲地回答:「一根都不要!」我又問:「到時候,您作得了主嗎?萬一您身不由己了,只能任人擺布,到了這時候怎麼辦?」

即使您已經預立了遺囑,甚至簽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意願書」,都不一定有用。孟子說過:「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當您已經沒有行為能力的時候,您所簽署的所有文件都不會自行發生效力,而是需要有人來執行才能生效,並且還要按照「您的意願」忠實地執行,您的「往生品質與尊嚴」才能獲得實質的保障。

各位讀者:坦白地說,這是非常高難度的事,屆時到底如何抉擇後續的醫療措施?往往家屬及子女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於子女反目、兄弟鬩牆。

有的病人已經年過九十,甚至於是百歲人瑞,最後一旦觸及「要不要急救?」的問題,往往「搶救派」會占上風,之前病人簽署的文件都形同具文。

以我二十多年的實地經驗,我很少看到病人的家屬達成共識、意見一致的,更少看到有病人的子女或家人願意且膽敢站出來力排眾議,「捍衛」病人的往生品質與尊嚴。即使有子女想要站出來捍衛,但是因為在家族中輩分低,或是嫁出去的女兒等等情況,根本幫不上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只是活著的時候如此,就當我們面臨自己的生死大事時,也是「身不由己」啊!

聽我這麼一說,有人就開始擔心了:「這樣說來,在善終和往生的路上,豈不是大家都危機重重、險象環生、前途堪憂?」答:「的確如此!不是我危言聳聽。孔子 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再問:「那麼,有沒有解套或預防的方法?」答:「當然有!」我為什麼不厭其詳地談論這些問題?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未來能夠「善終」與「如願往生」。

世俗所講的「善終」,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還只是屬於「消極」、「被動」與「期待」的低階生命層次;而淨土法門所講的「發願往生」,則是屬於「積極」、「主動」與「進取」的高階生命層次。借用武俠小說的用語,「發願往生」是「生命永續經營」的「武林絕學」,是上乘的生命實踐功夫。

「發願往生」絕不是一廂情願的迷信或是空泛的理論,而是確實可行的實踐法門,有很多古今大德的往生實例可作為佐證。

接下來,在討論插不插管的同時,我會運用現代的概念及語言,為大家逐一解說「如願往生」的祕訣和心法。

 

(四)

我們再回到「該不該插鼻胃管」的問題思考,在媽媽最後住院期間,大多數人所關注的是「生命延續」的問題,這是屬於「身體生命」層次的思考,所以大家心中疑惑的是「為什麼沒有幫媽媽插鼻胃管?」

而我所關注的是「生命換檔」的問題,這是屬於「靈性生命」層次的關懷。在這個時節因緣,我們兄弟最重大的課題任務,就是「讓媽媽能夠善終而且如願往生」,這和大多數人的觀點,是分屬於兩種不同生命層次的思維與關懷,所以彼此之間顯得頗有衝突。

絕大多數現代人之所以無法善終,主要還是因為在思想觀念上,不能接受「肉體生命終究會停擺」的「自然性」與「必然性」,也看不到「靈性生命無限」的「永續開展性」,所以就不斷地運用現代醫療科技來抗拒死亡,一昧地阻止死亡的到來。最終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平白錯失」真正能夠善終與往生的「寶貴契機」,最後不是「死得很痛苦」,就是「活得很痛苦」。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提出「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不要拖過生命的賞味期」、「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等等「善終口訣」的思想脈絡,這些都是我刻骨銘心的肺腑之言。

古代沒有CPR等急救方法,也沒有延續肉體生命以及拖延死亡的先進醫療設備與措施,但是很弔詭的,就是因為沒有先進醫療措施的干預與折磨,古人反而比現代人容易善終。

在過去這二十多年來,我見過「預知時至」且「如願往生」的例子,也帶領過臨終及往生助念,協助絕症末期病人安然捨報往生;然而遇到更多不幸的例子是,我明明看到了病人有善終與往生的機會,卻因為家屬的觀念作祟與種種主客觀因素,最後不是讓病人「死得很慘」,就是讓病人「活得很慘」,掛在病床上,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因此,我絕對不會容許這一類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媽媽身上。

大家一定會問:「你怎麼知道媽媽的時間到了?」答案是「將心比心,而且是長時間的親情互動與關懷留意。」我決定不讓醫護人員為媽媽插鼻胃管,絕對不是在媽媽住進醫院後,我才「臨時起意」或者是「一時」的判斷,而是基於母子間長期的親情互動與了解,包括媽媽的人生態度、個性、脾氣、好惡等等,而不只是我,幾個弟弟也都非常了解媽媽的生死觀與需求。

十年前,媽媽開始明顯地老化,記得有一次回去看她,跟她聊天,她說:看著幾個兒子陸續成家立業,幾個孫兒、孫女也都逐漸長大成人,書也都讀得很好,她感到非常欣慰,很有成就感,只是擔心我(因為出家了,沒有子女)將來老了沒有人照顧。我馬上安慰她說:不用擔心,將來佛光山常住會照顧我,而且我們兄弟感情很好,幾個弟弟也會照顧我的。

講著講著,媽媽有感而發地說道:自己活了大半輩子已經夠本了,人生的責任也都盡到了,接下來「該要準備收攤了」。媽媽用很平靜和緩的口氣,不帶任何情緒地對著我說出「該要準備收攤了」,我聽起來卻是如雷貫耳,非常震撼。

媽媽的性格非常爽朗,直心待人,處事明快,非常「阿莎力」,不會拖泥帶水,可以說是女中丈夫。現在連面對人生的大限——絕大多數上了年紀的人都是避諱莫名,唯恐一談到與「生死」相關的話題就會觸了霉頭——媽媽都以平常心對待,這讓我非常感動與欽佩,也覺得非常安慰,知道可以跟她不需拐彎抹角地談論生死大事的課題了。

眼看著媽媽的身體逐漸衰老退化,耳聽著媽媽坦然面對生死的心聲感言,我開始很認真地跟她講述彌陀淨土法門,告訴她發願往生的道理,教她誦念《阿彌陀經》與稱念彌陀聖號,媽媽也都欣然接受,身體力行。我請小弟開定為媽媽準備一台手提音響,可以播放佛號的錄音帶及CD;從此,誦經、念佛成為媽媽的日常功課,一大清早起床後,她就用音響播放台語早課的錄音帶,到了晚上連睡覺也都播放著佛號助眠。

 

(五)

五年前,媽媽老化的情況更嚴重了,體力更明顯地退化了,連一些基本的家事也都做不動了,我們兄弟決定請一位師姐,在白天的時間,來家中幫忙料理三餐和打掃。

我每次回去看媽媽,她都跟我訴說體力嚴重衰退的苦楚,還一直問我:「為什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我就安慰她說:「別著急,時間還沒到嘛!時間到了,阿彌陀佛自然就會來接您了。」

三年前,媽媽開始出現輕微失智的徵兆,我請二弟開憲帶媽媽去恩主公醫院,請當時的院長陳榮基教授為媽媽檢查,經過一系列診斷,確定腦部長了一個拇指大小的鈣化組織,所以造成失智的現象。還好是良性的,所以也不需要開刀,密切注意,定期檢查就好。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從此媽媽變得很快樂,原本讓她憂慮的事情都不再聽她提起,我認為是佛力加持,菩薩保佑。

兩年前,因為爸媽在家裡都發生了跌倒事件,我們兄弟決定要申請一位外勞,能夠全天候在家中照顧兩位老人家。剛開始媽媽不願意讓外人住進家裡,後來我們跟她分析,如果沒有人全天候照顧他們兩老的嚴重性,她也就接受了。

回顧過去這十年來,媽媽的生命曲線不斷地逐漸下滑,從還能做家事到沒有體力做家事,從行動自如到走路需要用拐杖,從耳聰目明到輕度失智,到後來連飲食、排便都有困難。

媽媽的生命曲線終於進到一個關鍵階段,讓我們兄弟必須認真地思考,媽媽似乎已經面臨人生的畢業考試了,所幸媽媽自己心裡已經有了準備。

有關媽媽往生前那三個月期間,身體狀況的變化,我在上一篇〈媽媽最後的生命示現—我的永續生死學功課〉系列文章中,已經有完整的記錄,於此不再重述,但是要強調其中的一些關鍵點。

原本我一直以為媽媽是因為從床上跌到地板上,才導致中風的,後來和二弟開憲認真地討論這件事,再加上醫生診斷的結果,才知道原來是媽媽已經腦部中風了,因為要翻身無法自我控制,所以才跌到床下。

在媽媽住進耕莘醫院後,做了MRI(核磁共振攝影),醫師診斷確定腦部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因為大面積血栓造成缺血的狀態,幾近壞死,導致不可逆轉的腦部功能喪失,而且無法言語,所幸媽媽還有意識。

這就是我們兄弟不得不面對的關鍵時刻,我們兄弟都很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要運用現代醫療科技,延續媽媽身體層次的生命,拖個三年五載,不會是太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媽媽的病體只會繼續退化下去,根本就不可能枯木回春。如此延續媽媽病體的生命,意義何在?為了表現我們兄弟對媽媽的不捨與孝心嗎? 那是非常愚昧的想法。

假如真的是用延續媽媽病體生命的方式來處理,我可以預見,而且斷言,拖到最後,媽媽必然會出現器官衰竭,甚至於是多重器官衰竭的情況,終於耗盡生命而亡。 正因為生命機能不斷地耗損流失,終至完全衰竭,所以根本就無法正念現前,之前所累積了十年的念佛功夫與往生資糧,將完全付諸東流,前功盡棄。

原本明明就有機會善終與往生,卻因為家人愚昧的認知與錯誤的作為,平白地失去寶貴的往生機緣,再回頭已百年身。這就是我不能容許發生在自己媽媽身上的「生命悲劇」;因此,我堅決不讓醫師為媽媽插鼻胃管。

就是因為媽媽沒有插鼻胃管,所以我們家人才能夠在不受醫療干擾的情況下盡心照顧媽媽,也才能夠如願地把媽媽接回家中;正因為沒有刻意延緩媽媽的生命節奏,所以也沒有出現器官衰竭的情況。

在最後那一個半月期間,我們不斷地在媽媽身邊,為她誦經、念佛、回向、引導,幫助她提起正念,為的就是「醞釀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的契機」。最後,媽媽在孫兒弘觀、孫女弘音的佛號聲中,眼中含淚,意識清晰,面帶微笑地捨報往生。家人都深信媽媽已經往生到了佛、菩薩的座前,所以我們在悲傷的同時,也至感欣慰。

 

(六)

如果您希望親人能夠「真正地」如願善終及往生,那麼「臨終關懷」絕對不只是針對「醫療面向」或是「身體面向」的生理層次來做決定,而是要從「生命永續經營」的「靈性關懷」層次,來「回應」及「回向」親人一生的「生命態度」與「生死觀」,才能做出讓臨終親人能夠「如願善終及往生」的最有利抉擇。

在此,我要回憶幾件往事——有關媽媽的人生態度與生死觀的具體寫照——來說明上述的觀點與主張。

一九八二年,我決定要剃度出家時,媽媽當然十分不捨,但是她知道我心意已決,並沒有反對,更沒有阻攔。我出家之後,她很歡喜地接受了,在公開以及私下的場合都稱呼我「開法師」或「開師父」,顯示出媽媽開闊的人生態度。

一九八四年,二弟開憲要赴美國馬里蘭州大學留學,媽媽和弟妹沈冬一同到機場送行,當時二弟夫婦新婚才一年,弟妹非常不捨,情不自禁,淚灑機場。媽媽有一次跟我聊天,提到了這件事,笑著對我說:「冬冬真沒出息,開憲不過就是出國留學嘛!不久就會回來,哪需要這麼難過?」媽媽對於人生的聚散離合,看得很平常, 態度很瀟灑。

一九九○年,媽媽發現左邊乳房出現了異常硬塊,就到醫院檢查,診斷出得了乳癌第二期。媽媽當機立斷,決定接受手術,然後進行後續的治療。手術與治療後的身體復原情況很好,二十多年來癌細胞不曾復發,只是因為左邊乳房整個切除,影響了身體的血氣循環。我提這段往事,想說明的是,媽媽對於「老、病」的因應態度,是十分坦然而明快的。

媽媽處事俐落,毫不拖泥帶水,樂於助人,不喜歡麻煩人家。如果我們讓她插了管子,然後讓她長年臥病在床的話,以我對媽媽個性的了解,她絕對會很生氣。因為我們違背她的行事風格及意願,害她不上不下,歹戲拖棚。

最後,就是所謂的「臨終脫水現象」,這是一種臨終階段身體變化的自然過程。臨終階段的病人會出現脫水現象,主要是因為「無法」、也「不需要」再進食及喝水,其實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有利於往生,就像「落葉歸根」一樣。這時候,如果再不斷地為病人餵食乃至灌食,等於是不斷地增加臨終病人的身體負擔,多半會造成「臨終水腫現象」,是非常不利於往生的。

除夕夜,我先回佛光山圍爐,然後再回台北陪爸爸過年。大年初一,我寫e-mail給一位南華校友,她說要向我懺悔,我問為什麼要懺悔?她談到之前寫 email給我的事,原本她質疑我不讓媽媽插鼻胃管的決定,後來在開媽媽往生後三周,她自己的媽媽也往生了,她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我那麼堅持。

她說:「開師父,您的靈性層次太高了,所以當時我們都無法理解。經歷了自己母親往生,才了解您堅持的道理,也希望您能夠幫助更多人。」

真正的臨終關懷,是親人靈性生命的「安頓、轉化與開展」的課題,此時醫療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旁助「善終及往生」,而不是阻礙,「要不要插管」的答案就很清楚了。

我再問大家:「將來您要告別人生舞台時,希望身上插幾根管子啊?」您一定會說:「一根都不要!」同理,您希望自己的親人在臨終時身上插幾根管子啊?將心比心,應該也是「一根都不要!」您說是不?

(全文完)

 

末期病患照顧與臨終關懷的一些關鍵課題(一)

自從上一篇專欄系列〈臨終親人該不該插鼻胃管的再省思〉刊出後,又有讀者來函,針對家中長輩臥床多年的照顧問題,詢問看法及建議。我先將讀者提出的一些問題及情況作個整理,再提出分析及建議。

情況一:家中有九十歲的長輩,臥床多年,直至去年才插鼻胃管,今年初又插上導尿管。連續看了法師您的文章,想請教如果已經插管該怎麼辦?

分析及建議:如同我之前的文章中所討論的,九十歲老人家的生命曲線,大多數都已經下滑到瀕臨或遠超過其人生的「賞味期」了,這時候的生命功課應該是「生命 換檔」以「開展未來永續的生命」,而不是苟延殘喘地「延續老朽的肉體生命」。這就需要用宗教的靈性關懷,來幫助家人與老人家做「思想建設」與「心理建設」,開導他們了解靈性生命的無限與永續。

這裡我所講的「宗教」,包含世界各大宗教,並不限於佛教,就看老人家本身的宗教信仰與需求。各大宗教都有針對未來生命的靈性關懷與實踐法門,以佛教為例,淨土法門是最貼切的。

如果老人家已經插了管子,就維持現狀,但最好不要再做進一步的醫療干預,同時以淨土法門來幫助老人家。

建議具體的做法:不斷為老人家解說淨土法門的內容與意義,鼓勵及引導他放下塵世的執著與牽絆,發願求生淨土,帶領他一心念佛,家人為他誦經、念佛及回向。家人要至誠懇切地觀想西方三聖慈悲加持老人家,早日脫離苦海。

即使從外表看來,老人家很可能已經無法言語、沒有反應等等,只要家人「同心協力、至誠懇切」地為他開導、誦經、念佛及回向,同時祈求佛、菩薩的加持,絕對會有感應的消息。

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按照所說的方法,三至六個月就會有轉機。關鍵在於自己和家人是否已經放下對老人家肉體生命的執著?家人是否達成共識?是否對淨土法門有信心?是否依教奉行?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老人家絕對可以安然捨報往生。

情況二:阿媽早就無法開口說話,嚴重失智,只對痛覺有反應,好像沒有自我的意識,不能表達自我需求,家人無法辨別阿媽的需求,只能盡力讓阿媽舒適、乾淨。 當初要插鼻胃管時,我的媽媽很不捨也很疑惑,是否要有此侵入性的治療?但是阿媽看見我在吃東西,她也想吃,把食物或水放入阿媽嘴巴,她會自動張嘴,也會咀嚼,可是吞嚥困難,一定會嗆到。我想,阿媽還有想活下去的欲望!所以家人決定插管,我母親很不捨阿媽受苦,靠著藥物在控制咳嗽、多痰、無法大小便等臥床問題,請法師能為家人解惑。

分析及建議:如同前面所說的,阿媽已經遠遠超過其人生的「賞味期」了,確實是需要為她作「生命換檔」的功課了。「阿媽還有想活下去的欲望!」這是人之常情,但也是「低層次」的肉體生命思維反應,如果家人也停留在「一昧地延續老人家病體生命」的思維層次,而看不到開展未來靈性生命的層次,我只能說「此題無 解」。

依我來看,在「阿媽還有想活下去的欲望」的背後,其實是「家人還有想讓阿媽活下去的欲望」,這才是問題無解的關鍵!因為家人看不到「靈性生命的未來」,或者對「靈性生命的未來」沒有堅固的信念,只好在病體生命的層次打轉。我認為對阿媽來說,受這些苦是很冤枉的。

阿媽已經沒有行為能力了,她的命運及所有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都操之在家人的認知與決定上面。在觀念上,家人要先放下對我們肉體生命的錯誤認知與執著,重新深切地理解與體認眾生靈性生命的永續與開展,阿媽的生命困境,才有解套的可能。

 

(二)

情況三:我的外婆八十九歲,臥床多年,失智、不認人、不會說話(但不是啞巴)、不哭、不笑,只對「痛」和「肚子餓」有反應,無自理能力,經身體檢查,器官 正常只是老化,每天只能重複地睡覺、醒來。這二年因為吞嚥困難才插鼻胃管,插鼻胃管前我的母親掙扎了很久,不插鼻胃管無法進食,但是我把食物放到阿媽口 中,阿媽還是想吃,就是吞下一定會嗆到。

請問法師:(一)這樣代表阿媽還是有求生的欲望嗎?她還想活下去嗎?(二)看到阿媽受苦真的很不捨,但是又無法得知阿媽本人的意願,請問這樣家人要如何抉 擇要不要拔鼻胃管?(三)平日如何減輕阿媽的痛苦?(四)家人有誦經、放念佛機,教導阿媽放下現在的身體,往生極樂,如果阿媽真的聽得懂,這樣不就會很害怕?我希望阿媽是平靜、舒服的往生。

分析及建議:八十九歲的阿媽處於現在這樣的狀況,可說是嚴重地拖過了「生命的賞味期」了,我認為問題根本就已經不在於「求生」,而是在於如何「求往生」。如果家人還繼續搞錯方向,一昧地要為老人家「求生」,我只能說「此題無解」。

這當中有二個盲點,其一,如前文已經提過的,我還要再強調一次,在「阿媽還有求生的欲望嗎?」這樣的思維背後,其實是「家人」還有想為阿媽求生的欲望,這 才是問題無解的關鍵!其二,阿媽的生命曲線幾乎已經下滑到了谷底,現代醫療不論如何進步,阿媽的生命根本就沒有迴轉上昇的可能性,我們必須認真地省思:在 這樣的情況下,繼續「求生」的意義何在?

我站在阿媽本身的立場為她設想,在生理層次的「求生」企圖,只不過是在表面上維持病體軀殼的「生命跡象」而已,根本已經沒有任何實質、正面的意義,生命的真正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就是「生命換檔」—「求往生」。

這個道理其實不難懂,難在家人對「往生」以及對「佛、菩薩」的信念是否堅固?尤其難在家人是否能形成共識、同心協力?如果家人信念堅固,且能達成共識、同 心協力,就可以幫助阿媽早日脫離困境,捨報往生。否則的話,只是讓阿媽不斷地消耗她僅有的一點生命能量,最後會一直拖到「多重器官衰竭」為止。更嚴重的情況是,如果家人還想要繼續「求生」的話,阿媽很可能在臨終前,還要遭受一次「現代急救術」的無情摧殘,身心破敗的棄世,我由衷地希望與祝福:那樣悽慘的 「劫難」狀況不會發生在阿媽身上。

了解上述的道理,前面所問的第一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第二個問題所提的「無法得知阿媽本人的意願」,我的立場是「將心比心」,如果換作是您身處於阿媽的情境,您會希望得到家人如何的對待呢?

至於「要不要拔鼻胃管?」我認為在家人尚未完全形成「為阿媽求往生」的共識之前,還不是問題的關鍵,暫時不拔也無妨;等到家人都達成了共識,再來考慮「要不要拔管?」的問題。如果家人對於「為阿媽求往生」的信念與共識夠堅固的話,就可以拔掉鼻胃管,而以點滴和營養液取代。

第三個問題「如何減輕阿媽的痛苦?」既然阿媽已經失智,她的痛苦其實不在於生理或肉體的層次,而是在於靈性層次。阿媽卡在那裡不上不下的,家人也看不到生 命的希望與出路,這才是全家人最大、最深層的痛苦。只有當家人都看清楚了生命的希望與出路,放下一昧「求生」的錯誤執著,至誠懇切地旁助阿媽「求往生」, 才有可能真正減輕阿媽的痛苦。

至於實際的作法並不難,就是藉由家人同心協力地陪伴、開導,與至誠懇切地誦經、念佛、回向,為阿媽開啟生命的另一扇門——也就是「往生之門」,阿媽的痛苦就能逐漸得以緩解,而且能邁向往生之路。

 

(三)

第四個問題中所問的「家人有誦經、放念佛機,教導阿媽放下現在的身體,往生極樂,如果阿媽真的聽得懂,這樣就不會很害怕?」我認為家人的作為似乎消極了點,不夠積極,對於「往生佛國淨土」的信念似乎不夠堅定,而且對於能否幫助阿媽放下現在的身體,往生極樂,也似乎心存懷疑。

念佛法門的成就與功效,就是奠基於淨土三要「信、願、行」上面。信者,堅信佛言不虛,深信法門殊勝,自信己力可及;願者,深心發願,求生淨土,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行者,歡喜信受,依教奉行。「信、願、行」三要資糧具足,必然往生。

雖然阿媽已經失智,無法自己力行「信、願、行」三要,但是家人可以奉行「信、願、行」三要,以此回向給阿媽,引導阿媽念佛、發願、求生淨土。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只要家人信心堅固,而且依教奉行,必有感應。

有關播放念佛機的問題,我要特別提出來分析說明。如果是在阿媽意識還很清晰的時候,由她本人自主地播放念佛機而聽聞佛號,然後跟著口誦或心念,確實是有很大的熏習效果。但是對於已臥床多年的阿媽,心智微弱、意識不清,如果只是放念佛機給她聽,而沒有家人在身旁助念,那是沒有效果的。

道理很簡單,因為念佛機是機器,只有音波,沒有意念,沒有腦波,不能激發阿媽的潛意識引起共鳴。一定要由家人「親口」為阿媽開導、誦經、念佛、回向,而且要透過家人的「意念」用心觀想、祈求佛、菩薩的慈悲加持,藉由家人「至誠懇切」的心念,誦經、念佛所發出的聲調音韻,就能經由阿媽的耳根進入她的深層意識 中,才能旁助阿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念佛機充其量只能作為輔助之用,絕對不可以完全都沒有家人隨侍在側為阿媽助念,只是播放念佛機聊表心意,那是沒有效的。

除了以上討論的三個實際情況之外,讀者的來信中還提了二個問題,而這二個問題也是很多人都曾問過的,特別分析及建議如下:

問題一:法師在文章中提到您不願母親插鼻胃管,是很明確的知道母親的個人意願嗎?如果親人是意識清楚且有表達能力,家人是否應該親自詢問病人,依病人意願再作決定?

分析及建議: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反映出大多數人心中的焦慮與不安,深怕自己作出有違病人意願的錯誤決定。大多數人都會很害怕自己在面對家人親族,乃至鄰里社區的關注時,承擔不了那樣沉重的責任與壓力,而不敢也不願做出決定,就希望把問題回歸給病人,讓病人自己做決定,不論後果是好是壞,自己都不必承擔。

這是生命中一項非常弔詭的課題,當親人尚未重病之前,意識清楚且有表達能力的時候,家人中有誰會預先提出——又真的敢提出——末期醫療抉擇的問題?就算有人敢提出,家人是否都能不避忌諱、開誠布公地討論?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

等到親人成了末期病人,陷入進退維谷的生命困境時,家人真的需要親自詢問病人的意願時,病人卻往往已經意識不清,或者喪失表達能力了,我們根本就無從得知他的意願。如此弔詭的情境,使得問題陷入僵局,似乎很難解套。

在回答我如何為媽媽作決定之前,我先舉一個類似烏鴉反哺的比方,讓大家了解問題的關鍵,以及可能的解套方向。

回想我們小的時候,從嬰兒到孩童時期,還沒有行為能力及判斷能力,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衣、食、住、行等等)都是由父母親照顧及作決定,父母親當然也會顧及我們的偏好與喜怒哀樂,但是在關鍵時刻,例如我們得了重病的時候,他們會義無反顧地代替我們做出對我們最有利的決定,一切風險與後果,他們也都勇敢地承擔下來,那是基於親情與愛,不計毀譽及利弊得失的。

 

(四)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的長輩親人到了年老重病,乃至末期臨終的時候,如果已經喪失了判斷能力或表達能力,我們怎麼能夠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與風險,或者擔心親族鄉寅乃至鄰里社區的閒言閒語,而把問題丟回給重病或臨終的親人呢?

就像父母親呵護重病的幼兒時一樣的心情,在長輩親人面臨「求往生」的關鍵時刻,我們也應該設身處地、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捍衛」他們的「死亡品質」與「死亡尊嚴」,同時積極地為他們「求往生」,這也是基於親情與愛,不計毀譽及利弊得失,這才是真正「孝道」的實踐與彰顯。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很清楚地交代,不讓媽媽插鼻胃管的理由及前因後果。但是我要強調一點,媽媽和我母子之間一向是無話不談的,所有媽媽心底的話,不論喜怒哀樂,她都會毫不避諱地跟我訴說,我有什麼話也都會跟媽媽說。媽媽和我的互動,可用「母子連心」來形容。

從十年前開始,媽媽和我們兄弟就已開始面對老化及生死大事的問題,五年前她甚至經常跟我抱怨:為什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接她?三年前,經診斷確定媽媽已經輕度失智。二年前,爸媽在家裡都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跌倒事件,去年九月開始,媽媽的身體狀況明顯地惡化,不但她自己已有了心理準備,我們兄弟也都有了準備。

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說,雖然在最後那段時間,媽媽已無法用言語表達,但是我們兄弟都很明確地知道媽媽的生死態度及個人意願。基於這樣的母子互動與理解,當我們兄弟明確得知媽媽的腦部已經有三分之一,幾近壞死,導致不可逆轉的腦部功能喪失,我就決定為媽媽「求往生」,而非愚昧地「求生」,一切責任與後果由我承擔,也感謝弟弟們的支持。最後,媽媽意識清晰地在佛號聲中含笑捨報往生。如果我們仍然昧於現實,執意要為媽媽「求生」,是不可能有這樣圓滿的結局。

問題二:法師的母親是由家人分攤照護,還有看護幫忙,我的外婆是由我母親二十四小時不離身照護,阿媽好像小嬰兒,醒來一定要看到人,不然會一直叫,我的媽媽捨不得,就算晚上二、三點一定陪著阿媽,偶爾還要半夜送急診,還有很多生活細節,我的母親嚴重睡眠不足,對體力及心理是一大考驗。因此我看了法師早些寫的照護文章,除了貼切贊同,還有「差一點」的感覺。

分析及建議:當年開爸爸受傷住院時,幾個弟弟還小,主要由媽媽和我輪流照顧長年臥病的爸爸,前後將近五年,所以我非常能體會提問讀者母親的辛勞,要獨力承擔照顧阿媽的所有工作和責任。

如果拿讀者的阿媽和開媽媽的情況兩相對照,我認為不只是「差一點」,而是「差很大」。差別主要是在於家人能否凝聚共識,能否同心協力地陪伴照顧末期病人,集中心力且目標明確地幫助臨終親人「求往生」。

照顧末期重病或臨終的親人,本來就不應該是一個人的任務,而是全家人的責任。如果家族中只是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負全責,而其他的人僅憑一張嘴出主意,這是極不公平而且極不合理的事。

這當中存在著一種弔詭的情境,面對阿媽年老失智的狀況,可說是已經日薄西山,雖然家人在情感上都想要為阿媽「求生」,但是在現實上大家也都知道再恢復到健康的生命,希望渺茫,只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延續阿媽的病體,讓大家看到而已;另一方面,也可能會認為那都要仰賴醫生及醫療科技的專業,他們根本就幫不上忙,只能旁觀等待奇蹟。

結語:當生命拖過了賞味期,而且超過現代醫療的極限時,生命唯一的出路就是「求往生」。為親人「求往生」,需要全家人凝聚共識,也需要家人同心協力、分工合作地全程陪伴臨終親人,這是最後能夠真正克盡孝道的機會,一旦錯過就成千古遺恨。

(全文完)

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認真面對死亡,使我們更加珍惜生命,盡心盡力活著,貢獻對別人的關愛。《跟親愛的說再見》收錄聖嚴法師的專訪,這位已經圓寂的宗教界領袖人物說:「生命是無限的,我們終會再相見」。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出版《跟親愛的說再見》

 

許多人常常用「當代高僧」、「國際知名禪師」、「文學博士和尚」敬稱聖嚴法師,他深入經藏、精通禪修、重視戒律,是人們眼中的智者。

接受《康健》雜誌專訪時,這位智者拖著羸弱、纖瘦的身影緩緩走入他位於金山法鼓山園區簡單素雅的禪房。山上陽光耀眼,隨行人員細心將窗簾放下來,以免絲縷日光讓聖嚴法師的眼睛不舒服。這些年,聖嚴法師身體欠安,已經將住持工作交棒出去。接受採訪這天,他非常虛弱,卻仍親自接待康健採訪團隊近一小時,一字一句道出對生死的體悟,而前一天他的身子其實差到幾乎無法下床、說話。

這位受人敬重的宗教也是哲學思維的導師,畢生心力不只致力宗教靈性,更且投入心靈環保、教育學術工作,致力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就是這份對眾生的大悲大願,即使無數次與病魔搏鬥也無礙他弘法利生,對死亡,反而有更深入的體證。

 

且聽聖嚴法師的殷切教誨…… (以下為專訪整理)

其實人一出生,死亡就跟著我們了,死亡隨時在我們身邊,該如何面對呢?要想著自己有永遠的過去,也有永遠的未來,這是接受死亡最好的心理準備。

生的時候人人想要有尊嚴,死的時候更要有尊嚴,尊嚴這兩個字要如何表達?不同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各有不同做法,這些年,日本或歐洲在喪葬禮俗上有些改變。我看到美國、法國及德國的墓園,猶太人也是,找專人照顧,將墓園整理得像花園一樣,這是喪葬的尊嚴。

台灣地狹人稠,卻又缺乏完善的土地政策,這麼多年下來,可供殯葬設施用地早已不足,對於喪葬應該要有不同的思維,兼顧環保與尊嚴。

 

死後與大自然合一,化為美麗花園

法鼓山這幾年積極推廣環保自然葬法,去(96)年捐出一塊地作為「台北縣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這是全國首創的骨灰植存專區,免費提供往生者的骨灰在園區內存。這個環保生命公園不屬於任何宗教,也不舉行任何宗教儀式,不焚燒紙錢、香、燭火等,如果需要,家屬可以先在家中完成祭祀儀式,再把骨灰磨碎後,帶至生命園區完成植存,與大自然合一,上面種植各種花卉,變成美麗的花園。 

目前國外像是紐西蘭、澳洲都已實施這種頗具環保的自然葬法,將冰冷的墓園變成風景宜人的美麗公園。我自己死了之後也會選擇這種方式。

有些人會執著於骨灰,甚至因不捨與亡者分離而將骨灰罈擺在家中,引起家人不安。其實,骨灰是肉體生命的最後一份,成分是碳,並不代表什麼意義,當然也不再代表一個人了。因此,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不留任何一點痕跡,我的師父東初老和尚生前說:人非常愚癡,生前貪求這個貪求那個,求到了以後就占有它,但能佔有多久呢?死後連身體都沒有辦法保存啊。

現代人對遺體的處理方式,多半是選擇火化燒成骨灰,或選擇土葬,親友或兒女挑個好風水佔一塊墓地,墓地變成亡者的家,墓地上面立著一塊碑,或把骨灰當作亡者,其實這老早就不是亡者了,骨灰與亡者不論是精神或生命都毫無關係,那只是肉體燒成了灰,根本不代表什麼,只能說代表自然界的一樣東西吧,頂多保存個幾十年、幾百年,最後仍與大地合一,所以骨灰是亡者嗎?亡者的神識早就轉世投胎去了。

 

不要變成「守屍鬼」

骨灰就像早上起床洗臉、梳頭、刷牙、漱口後留下的塵垢、皮屑,這些東西我們想要佔有或繫在身上帶著走嗎?這些是很髒的,趕快丟掉吧,這些東西都不是我們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我們臨時使用的工具而已,工具壞了,就換了吧,不要捨不得丟棄,自己也無法解脫,這我們稱為「守屍鬼」,因為對身體執著、放不下,死了還要佔一塊墓地,認為棺木就是它的家。

有一次,我們在農禪寺舉行清明大法會,幾萬個牌位放在往生堂裡,任何人進去都可聞到一股味道,屍臭味滿屋子。屍臭味跟死貓、死雞、死狗的味道差不多,即使打開窗子、開電風扇也吹不散。法會還沒結束,我要趕去機場,一上車,往生堂的味道就跟著我上車,跟著我走了幾十公尺,我覺得不對勁,我就跟它說,留在農禪寺參加法會吧,不要跟我走,要放下對自己的執著才能解脫。結果,一下子,味道就不見了。

 

與父親的神識對話

很多人放不下對自己的執著,包括了彌留期間,堅持見到子女最一面才肯闔眼離去。平常,子女忙於工作或住在外縣市或遠在國外,要子女隨侍在側很不容易,臨終時為什麼非得見子女最後一面呢?如果認為這是最後一面,不見到就無法安心,有什麼意思呢?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這觀念也可以改過來,生命是無限的,死了之後到另外一個世界,肉體不存在了,但精神存在,神識也還存在,要見兒女隨時可見。 

有些神識回來與子女見面,例如某位作家的父親過世以後,他很想念父親,有一天他回家,看到父親坐在床上,他不知道這是夢還是真實,就問:「父親啊,你怎麼回來了?」

「我回來看看你,不過我馬上就得走了。」

「你要到哪裡去?」

「我到廟裡聽經去。」

那天是他父親的頭七,家人正要為他父親舉辦誦經法會。後來這位作家想再繼續跟父親對話,父親就不見了。人往生後,沒有肉體無法說話,用意念溝通,可以很自由自在地來去。有些人死了之後去投胎了,就無法再回來看家人了,因為精神(神識)在另外一個肉體上出現。

平常我們習慣擁有很多東西,如果捨不得放下會很痛苦,內心無法平靜。特別是癌症病患,彌留期間的意識較為清楚,在這種狀態下對於生前的情(親情愛情等)、財務或恩怨,不容易放下,會很掙扎、痛苦,這時可藉助祈禱、誦經、念佛的力量,幫助臨終者慢慢平靜下來,讓他內心感覺平安,這很重要。 

 

放棄積極搶救

家屬也經常面臨掙扎,尤其當醫師已經宣佈無法救了,家人還是希望繼續搶救,否則好像「見死而不救」,內心會有罣礙。醫療上的積極搶救,給予插管、電擊、打強心針等等,雖然還有一息呼吸,但身體的負擔太重,臨終者相當痛苦,但家屬無法體會。

當喉嚨插上管子,無法說話,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只能任憑他人擺佈。所以要趁著健康時,事先跟家人交代,生前要預立遺囑,讓我非常輕鬆地走,不想臨走前還要受刑,這是在虐待臨終者。我早已經寫好了,放棄積極急救,當醫師判斷我得走了,非死不可時,就請讓我平安地離開吧。

 

泣而不哭

臨終時要有尊嚴,離去時也可以用很莊嚴的方式送他最後一程。我在西藏、印度看到家中即使有人往生,也不會出現呼天搶地的畫面,親友們安安靜靜,用很莊嚴的方式告別。

親人往生的時候,到底該不該哭?不哭,好像不孝順或違反人性,其實,哭與泣是有差別的。

哭,是大聲的哭;泣,是小聲的哭,或者是沒有聲音,只是流眼淚,任何人都需要流淚,釋放哀傷。

如果哭得很大聲,是為自己,但對亡者卻造成干擾與傷害,當他得走了,親人或愛人在旁邊大聲哭、咒罵,亡者反而捨不得走,很掙扎,即使捨不得走仍得走啊。所以,哭,幫不了亡者的忙,只為了自己情緒的發洩。有些家屬在床邊邊哭邊罵:「你怎麼這麼殘忍,竟然拋下我先走了。」聽起來好像感情很豐富,事實上對亡者是一種傷害,他已經死了還要受家人咒罵,對亡者一點尊嚴也沒有。

泣,當然可以,透過流淚將哀傷的情緒表達出來。華人傳統習俗認為,不大哭就表示內心不哀痛,對親友不好交代,好像對生者一點感恩之情也沒有,這觀念要改變。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5856#sthash.iqxmJDh0.dpuf

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 school, you’re taught a lesson and then given a test. In life, you’re given a test that teaches you a lesson.” ~  Tom Bodett

Life has a very interesting way of teaching us many of the many things we need to learn, don’t you think? It seems to me that the more we hold on to this idea of how life should be, how events should unfold, how people should treat us and how happiness should be packaged and delivered to us, the more we suffer. Happiness is nothing more than a balance between holding on and letting go but this is a different story.

What I will share with you today are 9 simple yet powerful truths we learn as we go through this beautiful journey called life.

1. Life is a process of becoming.

We go through life to find ourselves, to become ourselves.

Don’t be afraid to make “mistakes”. Don’t be afraid to “fail”. Have fun in all that you do. The more things you do in life, the more things you’ll learn from life.  Enjoy the journey because that’s what life is all about. It’s not about rushing towards a final destination, its about enjoying the journey…

“When you meet anyone, remember it is a holy encounter. As you see him you will see yourself. As you treat him you will treat yourself. As you think of him you will think of yourself. Never forget this, for in him you will find yourself or lose yourself. ” ~ Helen Shucman

2. You are exactly where you need to be.

If you’re in a really dark place right now, chances are that you’ll not be too pleased to know this, but 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that “Life will give you whatever experience is most helpful for the evolution of your consciousness. How do you know this is the experience you need? Because this is the experience you are having at the moment.” ― Eckhart Tolle

You can either choose to accept or resist what is, and based on your choice you will find the clarity and the strength to move forward in life, or stay stuck. It’s all up to you. The power is in your hands.

3. Let Go of Fear. Love is all you need.

May sound like a cliche, but 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that LOVE is all you need. Love is the only thing that’s real,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By closing the door to your heart and by building walls between you and the whole world, you won’t keep suffering away from your life, you will keep it in your life!

Can’t you see?

It’s that closed door and those fearful walls that are causing you to experience all that pain. Open the door to your heart. Let go of fear. Tear down the walls you have built and allow trust, light and love to govern your heart.

“Fear condemns and love forgives. Forgiveness thus undoes what fear has produced.” ~ A Course in Miracles

4. Forget about your age.

Who cares how young or old you are? It’s not your age that’s standing between you and all the wonderful thing you long for, it’s you! Your thoughts, your beliefs, your excuses and your self imposed limitations are the ones that keep you from acting on your heart’s desire. Ag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t. If you inner fire is still burning and if you’re really passionate about crafting the life of your dreams, worrying about your age will be the last thing on your mind.

“Age is an issue of mind over matter. If you don’t mind, it doesn’t matter.” ~ Mark Twain

5. Life will give you whatever you ask for.

Life is good with those who think they deserve to receive good things, and “bad” with those who think they deserve to receive “bad things. Life gives you whatever you ask of it. It doesn’t discriminate.

If you want to receive great things from life, you have to ask for them, but not only that. You also have to feel worthy of receiving them, and you have to be willing to take the necessary steps that will help you achieve the things you want to achieve. None of the things you want will just fall into your lap – you’ve got to go out and work for them.

“I bargained with Life for a penny, and Life would pay no more, however I begged at evening when I counted my scanty store. . ‘For Life is a just employer, he gives you what you ask, but once you have set the wages, why, you must bear the task. ‘I worked for a menial’s hire, only to learn dismayed, that any wage I had asked of Life, Life would have willingly paid.” ~ My Wage by Jessie B. Rittenhouse ‘

6. Life isn’t as bad as you THINK it is.

We all have crazy thoughts running through our heads but that doesn’t mean we have to believe everything we think. Whenever a negative and toxic thought runs through your mind, replace it with a positive one. That’s how it’s done. That’s how you go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thinking. One step at a time, one thought at a time.

“Thoughts are like an open ocean, they can either move you forward within its waves, or sink you under deep into its abyss.” ~ Anthony Liccione

7. It’s not them, it’s You.

The world is not against you, it really isn’t. It’s not the world that’s against you, it’s you that’s against the world and by rebelling against the world you are in fact rebelling against yourself.  Make peace with yourself and the whole world will make peace with you.

“Nothing external to you has any power over you.” ~ Ralph Waldo Emerson

8. Your future will be exactly like the way you feel today.

What does this mean? it means that if you are constantly criticizing and complain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pointing fingers and expecting the whole world to change just so you can finally be happy, your future will be an identical copy of your present reality. It’s not the world that needs to change so that you can finally be happy, it is you. Nothing changes until you do…

“Everyone thinks of changing the world, but no one thinks of changing himself.” ~ Leo Tolstoy

9. None of this will matter in the end

Do you really think that the things you are now stressing and worrying about will even matter one year from now? I doubt that. Let go of stress. Laugh in the face of chaos. None of it will matter in the end.

Your life has an expiration date and so does mine. None of us is going to live forever. Stress less, live more. Detach from all the drama that your mind is constantly trying to create. Focus on the things that truly matter and start laying the foundation to the wonderful life you say you want to live. You’re not going to live forever. If you don’t start living your life fully now, chances are that you never will…

“People wait all week for Friday, all year for Summer, and all life for Happiness…” ~ Ritu Ghatourey.

Get unstuck and get going. I will be cheering for you all the way :)

http://www.purposefairy.com/67837/9-truths-you-should-know-by-now/

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y of you, as I have been, as I am, are where you are in your life based upon what you believe and it’s not just what you think you believe on the surface, it’s also your shadow beliefs that are holding you back from moving into the life that you believe you deserve. If you’re not looking at the shadows, if you’re not looking at what is subconsciously running through the tape in your mind, telling yourself you’re not good enough, you’re not worthy enough, you’re not smart enough, you’re not ENOUGH, which is a tape that’s playing for lots of people… If you’re not conscious of that, than you end up acting out of that belief system, and not out of what you know to be the truest or want to be the truest choice for yourself.”~ Oprah Winfrey

If you asked me 7 or 8 years ago:”Why are you where you are in life?” I guess my answer would have been: “I am where I am because of the choices I’ve made for myself, because of what I wanted for myself.” I used to think that way because that’s what I saw around me, that’s what I was hearing from the people I cam into contact with, from the outside world, but it turned out to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way I was thinking back then.

I say this because, now, after having had so many life changing experiences and having learned so much from the people I hav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I came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where you are in life is the result of what you truly believe to be the truth for yourself, what you believe you deserve for yourself. And when you act out of that belief, you will be able to decide for yourself where you want to be in life. When you truly love yourself, when you value yourself and treat yourself as the wonderful, wise and beautiful Soul you were created, thoughts of being unworthy, not beautiful enough, not smart or young enough, will no longer have room in your mind.

If you want to change your life, Oprah says, you should believe in yourself, believe that the life you want is well within your reach, you should get rid of the feelings of unworthiness you allow to reside in your Soul, and in the video I would love to share with you today, she also encourages you to find your true purpose in the world, to find true and genuine happiness and peace.

Enjoy :)

http://www.purposefairy.com/76177/why-are-you-where-you-are-in-life/

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新年將近,歲末年終的重頭戲「大掃除」亦如火如荼展開。

看著滿屋清倉出來的舊物,除了拿去資源回收外,還有沒有更有價值的處理方式呢?alive整理了一些管道,有些可以讓你賺點小錢,有些則是讓舊物再利用,順手做公益。

■ STEP30舊鞋救命計畫

接受項目:各式鞋類(不接受高跟鞋)
內容/用途:幫助非洲居民免於赤腳受傷或受病菌寄生之苦
物資收受方式:至網站填寫捐鞋單,列印出宅配單後郵寄,或親送至集結點
聯絡資訊:www.step30inc.com

■ 讀冊生活

接受項目:書籍
內容/用途:捐贈者自售,可自訂售價,利潤較賣給二手書店高
物資收受方式:上網登錄書籍ISBN並將之寄送給讀冊,由讀冊負責後續交易事宜。書籍售出後,讀冊將抽取售價35%做為佣金
聯絡資訊:www.taaze.tw / 02-2537-7825

■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

接受項目:家具、衣服、電器、生活用品
內容/用途:聘請身心障礙、中高齡失業或原住民等弱勢就業者修繕和再製家具,幫助他們再度就業,並於協會的二手店販售
物資收受方式:提供台中以北免費到府收件服務,若為大型家具,可先拍照傳至粉絲團,詢問貨車排程時間
聯絡資訊:www.facebook.com/theCarpentersCoffeeBar / 03-468-3836

■ 綠色奇蹟

接受項目:電腦、螢幕、印表機、鍵盤、滑鼠
內容/用途:整理修復後,再將之轉贈慈善、公益團體和弱勢族群
物資收受方式:上網填寫回收單或撥打專線,宅配即免費到府收件,捐贈者還可指定受贈單位
聯絡資訊:www.3c-dr.com.tw/Index.html / 0973-080-088

■ Give543贈物網

接受項目:各式物品
內容/用途:讓所有網友無償索取;另有公益團體透過網站公開募集物資
物資收受方式:可直接於網站刊登欲贈送的舊物訊息,有需要的網友則可留言索取
聯絡資訊:give543.com

■ 台北市嬰幼兒物資交流中心

接受項目:玩具(絨毛娃娃除外)、繪本、遊戲用品
內容/用途:玩具經清潔、整理後,部分放置中心讓孩子們借用,部分發送到部落、偏鄉或兒童病房
物資收受方式:可郵寄或親送至中心櫃台,或放至台北市各區親子館內玩具回收箱
聯絡資訊:www.tcprc.org.tw / 02-2391-5587

■ 綠天使二手衣著專賣站

接受項目:百貨專櫃品牌、國內外設計師品牌、二手名牌包
內容/用途:向捐物者收購後,再轉於實體店面中銷售,以社會企業方式經營,聘請身障朋友整理衣物並擔任店員
物資收受方式:到府收購,衣物需九成新,先以電話預約鑑價和收購時間
聯絡資訊:www.greenangel168.com / 02-2690-2355

■ 台北市動物之家

接受項目:床單、枕頭、毛毯,和其他因髒汙或破損而無法再轉贈的衣服或布品
內容/用途:幫助收容的流浪動物保暖、禦寒
物資收受方式:郵寄或親送至單位;建議可先除去拉鍊、鈕扣或金屬等容易傷害動物的物品
聯絡資訊:www.tcapo.taipei.gov.tw / 02-8791-3254

■ 綠哈比義賣網

接受項目:各式物品
內容/用途:將捐物者義賣所得直接捐給公益團體
物資收受方式:捐物者自行將物品刊登至網站義賣,並指定受贈公益團體;買家購買時,直接匯款給公益團體即可
聯絡資訊:www.greenhappy.com.tw / 04-2292-4918

■ 綠寶福利社

接受項目:紙類、舊衣、塑膠、金屬、家電、電池、燈泡、光碟片
內容/用途:每類回收品項每公斤可兌換不同點數,再依點數多寡兌換民生商品
物資收受方式:攜帶回收物品至實體據點秤重後累點
聯絡資訊:www.greenable.com.tw / 02-2599-6536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20031&p=1

文章標籤

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2F31

 

m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